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結構分會2018年年會
暨第25屆全國高層建筑結構學術交流會隆重召開
9月11日,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結構分會2018年年會暨第25屆全國高層建筑結構學術交流會在深圳會展中心盛大開幕。
本次會議由公司、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結構分會及深圳市土木建筑學會主辦,建研科技等13家單位承辦。來自全國各地約1000名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參加盛會。
中國建筑學會結構分會名譽理事長、全國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審查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公司顧問總工徐培福,中國建筑學會結構分會名譽理事、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董石麟,中國建筑學會結構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聶建國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開幕式。
開幕式由建筑結構分會副主任委員、同濟大學教授呂西林主持。開幕式上,公司總經(jīng)理許杰峰、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結構分會主任文員王翠坤、深圳市土木建筑學會理事長廖凱,政府主管部門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工程質(zhì)量監(jiān)管司處長苗喜梅,上級學會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徐建分別致辭。大會宣布了中國建筑設計獎結構專業(yè)獎的初評結果,其中一等獎13項,二等獎20項,三等獎29項。
開幕式后,大會進行了兩天的學術交流,來自全國各地的院士、設計大師、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高層、大跨及復雜建筑結構等做了專題報告。報告既有國家速滑館等重大工程的設計介紹,也有關于標準規(guī)范的研究成果交流;既有結構體系的創(chuàng)新研究,也有新材料應用的成果介紹;既有各種技術措施的交流,也有結構計算分析問題的討論。報告內(nèi)容涵蓋了結構領域的方方面面,代表了目前國內(nèi)結構設計領域的最高水平。大會舉辦了“建筑結構設計相關問題探討”的學術沙龍,由全國勘察設計大師、公司建筑設計院院長肖從真擔任沙龍主持人,近200名參會人員參加沙龍研討。兩位專家分別就“近期國內(nèi)外強震記錄及其破壞力探討”和“中外建筑結構規(guī)范對比研究成果”作交流分享,關于地震作用、中外規(guī)范對比、層間位移限值等相關問題引發(fā)與會者熱烈討論。
王翠坤對本次大會進行總結,她用三個字來形容本次大會:第一是“累”,兩天的會議很緊湊,與會代表的積極參與,十分辛苦;第二是“實”,本次大會內(nèi)容充實,會議交流了豐富多彩的報告,宣布了建筑獎初評名單,介紹了獲獎項目,進行了理事會的換屆,舉辦了學術沙龍研討,大家收獲滿滿;第三是“新”,內(nèi)容新——交流最新的結構設計理念和實例,視角新——邀請地產(chǎn)界嘉賓介紹從他們的角度是如何看待結構設計的,形式新——首次嘗試網(wǎng)絡直播的方式擴大影響面、促進交流。王翠坤對結構分會全體理事和結構工程師的大力支持,主辦單位、承辦單位的辛勤付出表示了感謝,她表示,結構分會將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以及行業(yè)的需要,發(fā)揮好分會的平臺作用,和大家共同推動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會議宣布,第26屆高層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將在上海舉辦,并進行了“承辦單位銅牌交接儀式”。王翠坤代表主辦單位,接過深圳土木建筑學會秘書長劉福義的“承辦單位銅牌”,轉交給了下屆會議的承辦單位代表——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張崢和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總工周建龍。
本次會議期間,召開了第七屆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結構分會理事會的換屆會議和第一次工作會議,選舉產(chǎn)生了以王翠坤為主任委員的新一屆理事會。
(供稿:陳凱、徐超、劉遠莉 編輯:王恬)